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黄河水污染防治、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为共同保护黄河建言献策。
“我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关于治理入黄排水沟保护母亲河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说,入黄排水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主要水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安全隐患。
朱奕龙在黄河宁夏段调研发现,宁夏沿黄河分布着12条排水沟,主要承担农田退排水、泄洪、排污等任务,年均径流量总和达到10亿立方米。他建议,将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宁夏水环境保护综合目标、工作任务、保护措施、监管责任、资金安排等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保护母亲河,要坚决杜绝污染黄河行为,保她健康;更要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让她美丽。”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建议,应开展新一轮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等顶层设计,重点在水质、水量、水生态方面统筹安排,强化水资源、经济、环境三者平衡与协调发展。
姚爱兴提出,应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全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建立取水许可制度等。继续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约束,沿黄九省区加强合作,团结治污。
“黄河水文化是推进黄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载体。”姚爱兴还建议,探索黄河建管工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发掘和保护黄河水文化遗产,积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黄河两岸堤段在发挥防洪保障功能基础上,发挥生态旅游、市民观光、黄河文化宣传等作用。(记者任玮)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