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  >> 环境时评  >> 查看详情

环境有价,损害必赔(说道)

来源: 鼎点快讯  日期:2017-03-14 16:37:18  点击:74 
分享: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将成为生态修复的巨大推力。但还要加强赔偿资金的监督管理,真正守护好生态环境及人们的生态权益

  近期,有媒体报道,浙江青田7名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嫌疑人投放了10万多尾鱼苗,主动进行生态修复。近年来像青田这样,既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又探索生态修复的地方还有很多。

  生态修复是让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尽快恢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去年,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大幕开启,强调“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成为生态修复的巨大推力。目前,吉林、江苏等7个试点省市已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有利于通过案例实践,“为国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储备”。同时,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生态环境的产权,增强了可操作性。

  现实中,常会出现由于索赔主体不明确、评估规范不健全等,而导致环境损害不知找谁赔或是赔偿不给力;或者即使环境破坏者被罚得很疼,罚款却没有用于生态修复。这表明我国生态修复形势依然严峻。比如,云南近期督查16州市的环境执法监管重点工作就发现,已关闭的矿山,生态修复滞后甚至不修复的情况很普遍。

  然而,目前试点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并非对所有的环境破坏情形都有明确规定,针对的主要还是较大的、突发的环境破坏事件等。因此,就有可能发生规定范围之外的环境破坏事件。这种情况下,赔偿及生态修复同样不能缺位,环境公益诉讼是重要出路。比如,日前德司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向运河偷排4年倾倒废酸2000多吨,相关责任人被依法判处刑罚后又被江苏省环保联合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环境污染修复费2000多万元。“刑民并罚”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有了好的制度,要更好推进生态修复,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监督管理。比如,资金怎样构成、由谁管以及如何花在刃上,都要有更细的明确,避免赔偿资金“缺斤短两”或“跑冒滴漏”。修复费到位后,再监督污染方或引入第三方治理等,力求生态环境“复原”,维护好每个人的生态权益。

相关新闻

  • 点睛・建设美丽中国 点睛・建设美丽中国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   打组合拳,守绿色底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两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的地区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环保这条底线。我们抓住水环境治理这个“牛鼻子”,已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市河长办挂牌成立,从3月1日起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责任到人的四级河长体系... [阅读]

  • 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96.5%乡镇 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96.5%乡镇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付文)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代表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刘雅鸣说,目前我国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达87%,台风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均居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形成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在地面,已建成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了全国96.5%的乡镇。 [阅读]

  • “春回人间” 中国民间兴起植树热 “春回人间” 中国民间兴起植树热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陈溯)13日,网友“kasy眯嘟”在微博上晒出几张图片,图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风天,在高速公路边的一片小山丘上种下一棵樱花树。   暖风拂面、春回大地,“亲手种下一棵树”这项既环保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家住广州的于丽娟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在植树节当天带着两个女儿协力种下一株小木棉,希望两个孩子与木棉一起茁壮成长。     福州仓山... [阅读]

  • 环保部:未来三天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 环保部:未来三天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3月14-16日),除华北地区外,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