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月28日电(记者龚仕建)“我们研制出来的新型镁锂合金,其密度根据用途可达到每立方厘米0.96至1.64克之间,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2月28日,在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里,陕西省镁锂合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柴东朗指着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镁锂合金试片对记者说。据悉,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中的高分辨率微纳卫星上,几乎整颗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这种超轻材料。
镁锂合金材料作为当今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是通过在金属镁中添加锂元素,使其具备了低密度、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的优异力学性能和减震、消噪的高阻尼性能,以及抗辐射、抗电磁干扰性能,代表了镁合金发展的技术前沿,被称为未来最为“绿色环保”的革命性材料。与铝合金相比,同样大小,重量仅是铝合金的一半,但比强度高于铝合金。此外,这种新型镁锂合金的阻尼性能优异,是铝合金的十几倍,减震降噪效果好,在屏蔽电磁干扰方面表现突出。
据悉,镁锂合金材料大幅减轻了卫星重量,显著提高有效载荷,降低了发射成本。2015年9月,该材料首次在我国“浦江一号”卫星上使用并发射成功。无以伦比的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产品、石油化工、机械仪表、医疗器械、户外器材等军工及民用领域都具有广泛用途。
据悉,陕西省镁锂合金工程研究中心由陕西省发改委批准设立,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柴东朗教授团队等承担建设。该中心经过多年的产学研攻坚克难,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个型号的超轻镁锂合金,起草了我国首个镁锂合金国家标准,并积极推动新型镁锂合金从科研走向规模化生产。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