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2月20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18日消息,NASA“飞行机会”项目遴选出5项太空技术并提供资助。NASA希望促进这些技术的成熟,加快其走向应用的步伐。
这五大技术涵盖两大方面:第一方面与有效载荷有关;第二方面与运载火箭和载荷上搭载的科研设备有关。NASA打算在低重力模拟太空舱、高空气球或低轨道火箭内对这5项技术进行测试。
在有效载荷方面,NASA选择了四项技术提案:
一是在微重力下“钉住”蛋白质滴的系统。此项目由伦斯勒理工学院的阿米拉・海拉萨负责,主要目标是展示一套系统,这套系统能在不使用容器(因为容器常常会影响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将蛋白质溶液保持在用于研究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的液态样本中。
二是太空太阳能电池校准平台。该项目保证太阳能电池自动在低轨道环境中的快速校准,由洛杉矶宇航公司的贾斯汀・李负责,这一平台将使用一款附着在高空气球上的设备,捕获太阳光谱并厘清太阳能电池在高达22英里(35.4公里)高空时的性能。
三是新型高空翼伞设计。它由机载系统公司的加勒特・当克负责,这款翼伞能被用于精确递送或者在空中回收科学载荷。一旦翼伞到达2万米之上的高空,它会选择着陆点并自动精准地着陆。
四是评估风化层在微重力环境下行为的实验台(Strata-S1)。它由中佛罗里达大学的艾德里安娜・德芙负责,主要目标是展示一种风化层压缩机制,评估在低轨道飞行期间,模拟风化层在不同程度重力下的行为。
在运载火箭和搭载的科研设备方面,NASA选择了一个技术提案:生物芯片低轨道实验室。这是一款用于微重力下活细胞调查的自动化微流体与成像平台,目标是让人们实时看到活细胞对不同级火箭发射的不同反应。
总编辑圈点
要创新,也要降低风险。测试,就是在创新技术走向应用之前需要的重要一步。为了提升新技术成熟度,也为了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NASA推出飞行机会项目,为政府、企业和学者提供测试太空技术的飞行服务。加入该计划的商业航天公司已有数家,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蓝色起源公司。飞行机会项目,既能以较低的成本验证技术、培育黑科技,又能给商业航天公司带来客户,可谓一石多鸟。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