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6年12月,张掖市乌江镇的一处整改现场。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环保部监测发现,甘肃张掖市黑河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存在采石采砂等人类活动设施点130处。记者调查发现,保护区成立时笼统地将村镇、砖厂、林场等划入,埋下监管隐患,而保护意识欠缺、监管力度不够等加剧了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
“在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上有这个点,目前已经拆除整改。这是近期被强制关停拆除的第四家。”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国土局副局长王志刚说。日前,记者在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州段)内的三闸镇瓦窑砖厂原址看到,厂房已经全部被拆除,泥土本来的面貌露了出来。
去年底,环保部通报,张掖市黑河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存在旅游设施和采石采砂等人类活动痕迹,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130处人类活动设施点,大多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张掖市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范围沿黑河中游干流河道分布,总面积41164.56公顷,属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也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遗鸥及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
高台县大湖湾风景区访客中心项目是一处违规点。当记者来到访客中心时,发现这里空无一人。据了解,这些旅游设施已经停业整顿,对违规修建负有领导责任的县环保局副局长兼湿地保护总站站长和县湿地局资源管理科科长,已经被高台县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大多数项目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少部分的确存在审批和监管问题,环保部通报的情况是客观的。”张掖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说。
爱峰建材厂同样位于保护区内。经实地核查,爱峰建材厂于1998年批准建设,2014年11月采矿许可证到期后,甘州区国土局为其续办了采矿审批手续。王志刚说,“审批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对保护区的坐标、界限不是很清楚,现在发现,砖厂所在的位置和自然保护区是局部交叉的。”经核实,甘州区三闸镇原有9户砖瓦黏土企业局部区域被划入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内。甘州区对这9户企业进行了整改,并对1户非法砖厂进行了立案查处。
“管理部门和公众对相关法规认识不足,保护区内搬迁难度大,县区单位保护意识也存在不足。”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永祥说,“这次通报也是个好事,提高了干部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
目前,张掖市根据已经上报的《整改方案》,对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项目,坚决关闭退出;对进入实验区的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限期退出;对一些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停建,特别是生产经营性项目要立即整改。所有整改任务要于2017年4月30日之前完成。
福建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 打组合拳,守绿色底线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泉州是福建省两个获得“国家生态市”称号的地区之一,一直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环保这条底线。我们抓住水环境治理这个“牛鼻子”,已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跨境流域整治。今年2月底,泉州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市河长办挂牌成立,从3月1日起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责任到人的四级河长体系... [阅读]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付文)中国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雅鸣代表介绍,今年将重点推进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刘雅鸣说,目前我国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达87%,台风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均居世界先进水平。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形成地面、高空、空间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在地面,已建成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了全国96.5%的乡镇。 [阅读]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陈溯)13日,网友“kasy眯嘟”在微博上晒出几张图片,图片中的她和朋友不畏大风天,在高速公路边的一片小山丘上种下一棵樱花树。 暖风拂面、春回大地,“亲手种下一棵树”这项既环保又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家住广州的于丽娟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在植树节当天带着两个女儿协力种下一株小木棉,希望两个孩子与木棉一起茁壮成长。 福州仓山... [阅读]
中新网3月13日电 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未来三天(3月14-16日),除华北地区外,全国大气扩散条件总体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出现轻至中度污染。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