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2日向媒体透露,计划于年内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目前处于正样研制阶段,任务从发射到返回预计要一个月左右,其中在月面采样大约耗时两天。
胡浩说,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将在月球上采集样品,并把这些样品带回地球。他表示,嫦娥五号由着陆器、上升器、轨道器、返回器四部分组成,是我国目前最复杂的航天探测器,带来了许多技术挑战;任务中有许多环节对我国而言是首次实施,难度很大。
一是在月面上采样。胡浩说,嫦娥五号进入月球轨道后,着陆器将带着上升器在月面降落并采集样品。为了得到多种样本,研制人员设计了两套采样系统,一是利用钻取器在月面打钻,取得月面一定深度下的样品;二是用机械臂,获得月球表面具有独特信息的样品。两种样品大概比例为1∶3。他表示,月球环境特殊,又是无人采样,可能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
完成采样后,上升器将带着样品从月面起飞。胡浩说,在地球发射火箭,有完善的发射场系统和保障团队,但在月球要实现自动发射,要保证可靠性,难度很大。同时他表示,我国已对嫦娥五号计划着陆的区域进行了详细勘察,但那仍是范围较大的区域,最终会落到哪个点上,目前无法预知。月面崎岖不平,探测器的落点平整度如何,着陆后倾斜角度多大,都会影响上升器起飞的状态,需要去适应和克服。
如果能顺利起飞,上升器将回到月球轨道,与等候在那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胡浩表示,这与载人航天在地球轨道交会对接有很大区别。载人航天交会对接距地面仅300多公里,而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对测控精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包含了很多要突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接完成后,上升器中的样品将转移到返回器后分离,轨道器护送返回器回到地球附近后也与之分离,由返回器将样品带回地球。胡浩说,样品转移过程步骤很多,十分复杂。不过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的技术,我国已通过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进行了考核验证。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了解到,嫦娥五号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再入,共有11个飞行阶段。为顺利实现任务目标,五院研制团队需攻克探测器系统总体设计、月面采样封装、月面动力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球大气高速再入、器上产品轻小型化六大方面的关键技术。截至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即将开展正样热试验以及采样封装专项试验等多项大型试验。
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带回约2千克月球样品。这些样品怎么用?胡浩表示,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大学的很多专家学者对此非常感兴趣,需求很大,届时将首先满足国内要求。
(科技日报北京3月2日电)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