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贺迎春)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有效破除。
贺德方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法规文件实现了多项重要制度突破。一是国家完全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取消审批或备案,转化收益全额留归单位。二是大幅提高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从原来不低于转化净收入和股权比例的20%提高到50%,转化奖励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三是对科技人员获得的股权激励给予税收优惠。从两个环节(获得股权奖励和转让股权)纳税,调整为在转让股权时一个环节纳税,并统一适用20%的税率(按照原政策,在获得股权环节纳税按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累进税率,最高可到45%),解决了未取得现金收入就要纳税的困难,大幅降低了税率。四是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转化奖励,法人单位正职领导可获得现金奖励,其他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可获得现金和股权奖励。五是建立领导人员价格决策免责机制,单位领导只要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免除成果后续价值变化可能承担的价格决策责任。
贺德方还表示,中国科技成果转移的政策环境,在国际上,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之内,都是不落后的,很多激励措施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比例和幅度都是很大的。
据了解,在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试点期间,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2015年一年时间签订成果转化合同近400项,合同金额超过14亿元,以作价入股方式成立科技型企业83家,对科技人员奖励近2.6亿元。今年初,武汉工程大学陶瓷膜科研团队研发的一组(8项)专利,作价2128万元,入股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依照相关法规,将此次收益的90%即1915.2万元奖给了研发团队。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