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杨舒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我国多名考察队员从南极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号,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据悉,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是本次考察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至今,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规划。本次罗斯海新站选址队队长陆志华介绍,连日来,罗斯海新站选址队员按计划完成了5个预选区域――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的地质调查、基础测绘、规划选址、动植物调查、海冰及气象分析、环境本底调查等各项任务,同时进一步扩大了考察范围,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比选,其中在难言岛南部调查区域,考察队新发现一处避风条件良好、适合码头建设的海湾。
同时,考察队还首次步行到达难言岛西侧南森冰架边缘,考察未来建设供大型飞机起降的蓝冰跑道的可行性,并完成了难言岛北部企鹅聚集区企鹅数量的定量估算,以及该区域鸟类巢穴及海豹栖息地的标注,为建站周边环境影响提供评估参考。
本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孙波表示,33年来,中国南极考察已在东南极、南极半岛和内陆地区取得了显著突破,而在罗斯海区域尚缺乏连续性的考察活动和战略布局。在罗斯海区域优化选址建设新的常年考察站,将使中国南极考察进入新的发展领域和前沿,意义十分重大。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