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科学技术  >> 查看详情

听听“灵魂出窍” 的科学解释

来源: 鼎点快讯  日期:2017-03-11 16:07:21  点击:692 
分享:

  解谜专家

  郭兮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睡眠呼吸中心主任

  任连坤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胡昌清 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治医师

  相信不少脑洞大的朋友都曾经幻想过“灵魂出窍”的场景。近日,科学家用虚拟现实技术(VR)让受试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的感觉。

  据介绍,科学家研究的该项模拟实验会提供第一人称视角,可让受试者操控武器、腿脚,以及移动某个数字化角色的头部,随着剧情的发展,受试者会逐渐脱离这个数字化角色的躯体,转换到突破物理边界的视角。并离开他们的身体,来到虚拟身体的后上方,向下俯视自己的身体,模仿“灵魂出窍”的感觉。从视频获知,这项模拟实验其实非常简单,相对真正“灵魂出窍”感觉差得很远,不过却对受试者产生了积极效果――对死亡的恐惧明显低了很多。

  虽然这只是科学技术营造出的虚拟体验,但现实中有过“灵魂出窍”真实体验的人也屡见不鲜,经常有人宣称,他们曾经有过“灵魂出窍”的神奇经历。比如,飘在空中看着自己一动不动地躺在下面。

  那么“灵魂出窍”是真的存在吗?它究竟是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还是只是人类的幻觉呢?

  “灵魂出窍”真的存在?

  “灵魂出窍”是指,觉得灵魂与意识游离于体外,与身体分离,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但是意识却非常清醒,可以思考感知,甚至还可以控制自己灵魂的行动。而这种感觉往往出现在濒死状态下。

  从事多年癫痫疾病研究的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任连坤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专业角度上讲,所谓“灵魂出窍”的现象是存在的。曾经接诊的癫痫病患者表述,看到自己的身体悬浮在空中,而自己则躺在下面,感觉很好。

  有着30多年从医经历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教授,也对记者详细描述了他曾经抢救过的一位患者的“濒死”经历。

  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生命体征极其微弱,经过全力抢救后逐渐恢复了意识。事后患者对郭兮恒说,当她没有意识后感觉到身体在上升,并向着远处的光束轻轻地飞翔,能够看到自己被人抢救或者其他活动,甚至听到别人喊她朋友的名字。奇怪的是患者醒来后并没有感觉到痛苦和恐惧,相反有一种轻松和愉悦感。这种体验无比的清晰,让她记忆深刻。

  “灵魂出窍”是濒死大脑缺氧造成?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曾在实验中诱发9只被麻醉的小鼠心脏骤停,同时记录它们的脑电活动。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在濒死状态下,许多已知的与意识有关的脑电活动程度甚至超过了清醒时的状态。研究者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在临床死亡的早期阶段,大脑还能够组织良好的脑电活动。说明大脑缺氧或许能刺激产生类似意识特征的大脑活动。

  中科院神经生理博士何珉认为,从神经科学家的视角来看,“灵魂出窍”是大脑缺氧、二氧化碳积累的缘故。研究表明只要大脑缺氧,患者事后汇报的感觉就与濒死体验类似。而且研究表明,经历濒死体验时之所以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可能是由一种适应机制所引起的。当人受到

  创伤时,大脑中多巴胺的释放水平升高,这一改变促使了适应机制的产生。

  “这到底是濒死状态下真实的‘灵魂出窍’感受,还是由于大脑缺氧产生的幻觉无从考证。”郭兮恒表示,现在很多未解之谜,不能单纯的用是或否来解释,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灵魂出窍”缘于脑特定区域功能紊乱?

  2002年,科学界权威杂志《自然》曾报道,瑞士神经学家奥拉夫・布兰克博士,利用电流刺激让一名志愿者体验了一把“灵魂出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电流刺激了志愿者右脑颞叶部位的角回,这个部位专门负责将视觉同身体的感觉融合在一起。接通电流时,受试者说:“我在天花板上,看着我的两条腿在下面。”切断电流时,她说:“我现在又回到了桌子上,刚才发生什么事了?”

  “颞顶联合区及其附近区域与‘灵魂出窍’产生相关。”任连坤解释说,从大脑颞顶联合区的功能来看,理论上存在让人感到“灵魂出窍”的可能。因为大脑中的颞顶联合区负责处理视觉和触觉信号、从内耳发来的平衡和空间信息,以及关节、肌腱、肌肉传递的感觉信号。它将这些信息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感受:让你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遭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

  研究人员推测,颞顶联合区功能紊乱与“灵魂出窍”体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果然,之后又有更多证据显示,颞顶联合区功能紊乱正是“灵魂出窍”体验的核心所在。

  “灵魂出窍”或因睡眠麻痹导致?

  但也有学者认为,脑区功能紊乱还不足以解释有关“灵魂出窍”的全部疑问。因为“灵魂出窍”的人除了感到意识脱离身体,那个分离出来的自己还能以一种外人视角看到自己的身体以及周遭的事物。这些信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欧美方面的统计,全球约有1/4的人记得自己曾经在睡眠时有过“灵魂出窍”的经验。而且,加拿大科学家通过研究睡眠麻痹现象找到了一些线索。睡眠麻痹是大脑中各种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意识上会有一种移动感,但大脑很清楚地知道身体其实并没有动。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大脑将自我从身体上分离出来,使人感觉自己在运动,而身体却留在原处。类似的感觉矛盾可能是“灵魂出窍”体验如此逼真的原因之一。

  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治医师胡昌清对此表示赞同,还指出“这个现象不仅存在也常见,甚至比这个数据还要高。”她对记者透露,曾有文献报道,1/2的人曾有过在睡眠中半睡半醒,同时出现各种幻觉等“灵魂出窍”的体验。“所谓‘灵魂出窍’可能就是一种幻觉,是睡眠麻痹造成的,与脑电活动有关。”

  “出现睡眠麻痹的人处于睡眠最深的快速动眼期,他们梦到自己在走动或飞翔,梦境栩栩如生。”胡昌清解释说,睡眠麻痹是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表现为意识清醒而身体无法移动。而且在睡眠麻痹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听觉和视觉上的幻觉,如听到细细碎碎的人声。一般情况下,睡眠麻痹在人睡醒后就会消退。“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对身体基本没什么影响。”

相关文章

  •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