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聂翠蓉)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2日报道,近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逆转录病毒和机会型感染会议上,西班牙IrsiCaixa艾滋病研究院贝阿德里斯・莫塞公布了一项令人惊喜的艾滋病新型治疗性疫苗临床试验结果:5位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不仅被成功抑制,且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物(ART)的时间首次超过4周,其中一位甚至达到7个月之久。
为阻止病毒大量复制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HIV感染者需要每天甚至终身服用ART。虽然服用ART已被证明能有效抑制艾滋病发作,但这类物价格昂贵、耗时耗力且副作用严重。
3年前,莫塞带领团队开始对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两种艾滋病疫苗开展人类临床试验,当时有24位刚刚被确诊的HIV感染者参加,他们都同时服用ART物,以检测疫苗能否激起强大的免疫反应。
这次,莫塞为其中15人设计了全新试验程序,首先向他们大剂量注射其中一种疫苗;接着注射3倍剂量的抗癌物罗米地辛(romidepsin),这种物已被证明能有效清除潜伏在体内的HIV;最后再给每人大剂量注射另一种疫苗,并停止服用ART物。
结果显示,虽然其中10内病毒含量快速反弹,不得不重新服用ART,但另5人的免疫系统却成功抑制住病毒,停时间分别已持续6周、14周、19周、21周,最长的达到7个月。莫塞表示,他们偶尔能检测到受试者体内的HIV,但含量没有超过需要恢复服用ART的限度标准。他们会继续观察每个受试者能坚持的最长时间。
与会专家表示,试验结果令人兴奋,虽然新疫苗在2/3携带者中没取得疗效,但其他5人身上表现出的积极效果证明,首个停止服也能阻止病毒复制的HIV治疗性疫苗或将问世。之前在新感染HIV病毒患者中进行的类似试验,最多只有10%能在停后控制病毒扩散,且停时间最长也没超过4周。
总编辑圈点
在2013年美国“功能性治愈”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婴儿后,艾滋病治疗方向一直未有突出表现,而今的成果终于向该领域又投射了一丝亮光,但目前人类临床试验中2/3携带者未能取得疗效仍然令人难以安心。艾滋病病毒的复杂性,昭示着人类还将同这一终极顽症进行漫长对抗。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