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于北京时间2月22日下午,在抵达国际空间站前中止了与空间站的对接操作。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社执行总编庞之浩判断,其原因很可能是交会测量系统出现了故障。好在经过抢修和测试,“龙”飞船在23日晚间与空间站成功对接。
据任务控制人员介绍,飞船计算机系统识别到一个关于国际空间站位置的错误数值,因而自动中止对接操作。“如果不马上停止,飞船与空间站相撞就麻烦了。”庞之浩说。如果故障是软件问题造成的,通过地面进行重新安装调试等操作可以修复;如果是硬件问题,则要切换到备份设备上重新测试。然而,如果“龙”飞船第二次对接没有成功,留给它重复测试的时间并不充裕,因为国际空间站在本周还会迎来另一批“快递”。据了解,俄罗斯“进步号”MS-05飞船已于22日发射升空,将于24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航天专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表示,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中,要对它们相对的位置、速度、姿态角以及姿态角速率进行实时、精确地测量,这是保证航天器安全的重要环节。杨宇光介绍,“龙”飞船与“进步号”飞船所用对接技术不同,所对接的舱段也不同。“龙”飞船的对接方式相对简化,是飞到空间站附近,由空间站伸出机械臂把它“抓住”,再“插”到空间站上。“严格来说,这种方式更像是‘靠泊’。”他说,“龙”飞船每次都停在和谐号节点舱的靠泊口上。而“进步号”飞船采用传统地接方式,主要与曙光号舱和星辰号舱对接。
“虽然空间站上美、俄舱段距离较远,但过去从未尝试过两艘飞船同时对接。”杨宇光说。
庞之浩说,两艘飞船同时与空间站对接风险太大。应通过协调,让其中一艘保持较远距离跟随空间站飞行,等另一艘对接完成再靠拢。但他表示,由于货运飞船从发射到对接全程都是自动完成,要调整计划涉及到修改程序,既有技术问题也有费用问题。
所幸,“龙”飞船已赶在“进步号”飞船抵达之前敲开了空间站的大门,避免了两个“快递员”同时登门的麻烦。
(科技日报北京2月23日电)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