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医学健康  >> 查看详情

我国首个P4实验室运行在即

来源: 鼎点快讯  日期:2017-03-11 16:10:52  点击:86 
分享:

  P4实验室外景(武汉P4实验室提供)

  实验人员全副武装进入实验室

  2月23日,在武汉访问的法国总理贝尔纳・卡泽纳夫,首站便选择了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P4实验室,为中法科研人员鼓劲。

  卡泽纳夫说,法国为能够与中方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P4实验室而骄傲。疫情没有国界,各国政府应共同应对近几年面临的埃博拉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危机。

  就在这场访问活动的现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肖建华向武汉P4实验室颁发实验室认可证书。目前,该实验室已向国家卫计委申报病原活动资格。在完成活动资格审批后,实验室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盒中盒”理念确保实验室里的病原不泄漏

  P4实验室也称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是依据密封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等级和安全性最高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作为各类传染病菌(毒)研究操作的基本单元,实验室必须有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防护措施;不同危害群的微生物,必须在不同的物理性防护条件下操作,一方面防止实验人员和其他物品受污染,同时也防止其释放到环境中。

  武汉P4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大科学工程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参照国际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中国相关的建设标准,中法双方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中国建设单位完成了实验室的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

  在法国技术指导下,实验室的设计采用类似法国里昂P4实验室“盒中盒”的理念,负责实验室施工建设的工程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整个P4实验室为悬挂式结构,共分4层。从下至上,底层是污水处理和生命维持系统;二层是核心实验室;二层和三层间的夹层是管道系统;三层是过滤器系统;最上层是空调系统。所有空气将经过两级高效过滤器处理后进行排放,固体污染物要经过高压灭菌锅处理,液体污染物要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以保证彻底灭病原,确保实验室里的病原不会泄漏。

  实验室在2014年底完成建设后,历经两年的联机联调和试运行,此间分别委托法国第三方检测公司Igenair和中国国家建筑技术质量检验中心,按照国际和中国标准,对实验室的整体技术参数,特别是涉及上述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性能,各种设施与系统意外模式的应急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要求。

  开放的文化对于保持P4实验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即将在武汉的P4实验室研究全世界最危险的病原体。这也引起了海外的一些学者的担忧。比如,病原体是否会泄漏,以及国与国之间是否会以全球最危险的生物威胁展开对抗等。

  实验室将侧重于控制新发疾病、存储纯化病毒,并作为世卫组织“参考实验室”与各国的同类实验室联系起来。“它将成为全球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该实验室主任袁志明说。

  “这将为中国的研究者带来更多机会,全球正在面对更多的新发病毒,中国需要作出更多贡献,而我们在BSL-4级别病原体方面的贡献将会造福全世界。”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报告自己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是最重要的。”袁志明向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强调,“透明是实验室的基石,开放的文化对于保持P4实验室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将为我国提供一个完整、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与运行由生物安全、生物安保和设备保障部门负责,构成实验室运维管理团队。

  运维团队的人员从2005年实验室筹建开始逐步招聘到岗,期间经过长期培训,其中部分核心人员分别派送到法国里昂、美国的P4实验室进行培训。然后在武汉P4实验室进行各类实验活动的演练、熟悉实验环境与设备操作,开展各类意外事故的模拟,通过考核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武汉P4实验室主任袁志明介绍,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后,按照程序向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提出了实验室认可申请。认可委组织有丰富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目前,实验室已获得认可证书,正在进行活动资质的申请工作,完成研究活动资格审批后才能开展研究活动。

  投入使用后的P4实验室将为我国提供一个完整、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成为我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研究和开发中心、烈性病原的保藏中心和联合国烈性传染病参考实验室,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中发挥生物安全平台重要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说,武汉P4实验室对增强我国应对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抗病毒物及疫苗研发等科研能力起到基础性、技术性的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我国首次举办东盟―中日韩青少年科技冬令营

    北京1月16日电(记者贺迎春)16日上午,主题为“青春有梦,创客我行”的第8届东盟-中日韩(10+3)青少年科技冬令营与教师科技研讨会在京启动。这是该活动首次在我国举办。 据了解,16日―19日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4支青少年代表队,将围绕桥梁设计与制作、航模设计与制作、足球机器人调试、小火箭制作和3D打印设计等五项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现力,设计制作出富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此次在我国举办的冬令营由国家科技部国际... [阅读]

  •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我国成功研制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郝孟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综合实验装置”――大连光源调试出光,输出光脉冲光子数达到140万亿个,成为单脉冲世界上最亮的可调极紫外光源,这意味着我国在极紫外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的研制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片为大连光源 摄影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胡蔚成 “这是中国科学院乃至我国的又一项具有极高显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介绍,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 [阅读]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专项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贺迎春)日前,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向社会正式发布。2016年征集的项目以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为重点,以合作研发为基础,围绕联合研发与示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三个方面部署任务。 记者了解到,2016年征集的项目同时将结合以上任务支持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启动实施后,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总体外交部署,结合各行业和部门的重大创新合作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有力支撑我国优势技术和产业走向... [阅读]